一、MOS 管的介绍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电晶体,英文名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简称为 MOS 管。按照电压类型可以分为「增强型」和「耗尽型」,按照沟道极性类型可以分为「P型」和「N形」

二、MOS 管的结构

以 N 沟道 MOS 管为例。主体为一块由 P 型半导体构成的基底(Substrat),在其上插入两块 N 型半导体,分别称之为源极(Source)和漏极(Drain),用字母 表示,半导体上有铝电极覆盖。然后再覆盖一层由二氧化硅构成的绝缘层(Insulator)。最后在绝缘层中央上加上第三个铝电极,就构成了 N 沟道 MOS 管,如下图。

封装时,会将源极再引一条线到基底底部,称之为基极(Base),用字母 表示。基极与源极等电位

三、MOS 管的工作原理

以 N 沟道 MOS 管为例。

  1. 最开始,不加任何电压时,源极 和 漏极 接的是 N 型半导体, 极接的是 型半导体,此时相当于两个背靠背的二极管,此时 之间无法导通任何电流。

  1. 之间施加一定的正向电压,保持 等电位。此时原来 极下方的 型半导体中的空穴在电场作用下朝着 向下方移动,而逐渐变成了 型半导体,形成了所谓的「反向层」(Inversion layer),如下图 。这样一来, 三极都被同一条 沟道连接在了一起。我们称形成这条沟道所需要的最小的电压为「门槛电压」(threshold volatge),简记为 ,其中表示 threshold,N表示形成的是沟道

  1. 如果同时施加 ,此时 负责打开通道, 负责提供电压让载流子在 两极间移动,形成了从 流向 的电流 。沟道打开后,电阻变化不大,因此 近似受到 线性控制。但如果 继续增加使得 ,在 端就会出现「夹断现象」(Pinch-off),即电流饱和, 不再随 增加。可以认为,由「劈开」的通道已经达到宽度上限,无法容纳更多的载流子通过,因此如果 不变,不管 怎么增加, 都无法再增加。

  1. 不同的 对应着不同的 曲线和夹断点(Pinch-off Point),把所有夹断点连起来,可以得到一条夹断曲线

综合以上四点,归纳出 MOS 管的核心要义: 控制 的导通。

还是不太懂?打个比方。 决定沟道宽度, 决定沟道中让载流子定向移动的电场。那么我们可以把 MOS 管理解成一条高速公路,而且是可变车道的高速公路,只不过上面飞驰的不是汽车,而是一个个载流子。其中 是道路的两端,而 的作用就是一个宽度调整器,并没有车子经过。

控制的就是「车道宽度」,而 决定了道路的「通勤需求」。

  • 对于截止区而言,就是 太小,导致这条高速公路窄得一辆车都过不去,此时不管通勤需求有多大,只要车道不够宽,也依然一辆车都无法通过
  • 对于线性区, 足够大时,开拓了足够宽的车道。此时不管通勤需求有多大,这条高速都能满足。通勤需求越大,通过的车辆越多,即 越大, 越大,且呈近似线性关系。此时是「通勤压力决定车流」
  • 而对于饱和区,就是通勤需求特别特别大,以至于占满了所有车道,开始堵车了。这个时候通勤压力再怎么大,能通过的车流就只有那么多了。想要更大车流?不好意思,老老实实加宽吧。此时是「车道宽度决定车流」

四、再论 MOS 管的分类

介绍完 MOS 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现在就能解释开头提到的对 MOS 管的分类了。首先,根据沟道处的半导体类型,可以分为 P 沟道 MOS 管和 N 沟道 MOS 管。上文介绍的就是 N 沟道 MOS 管的工作原理。对于 P 沟道 MOS 管,基本类似,不同的是为了开启沟道,需要施加的 。这从半导体的关系的角度是容易理解的。

另外一种分类方式,按照电压类型,MOS 管可以分为增强型和耗尽型。增强型指的是必须施加电压才能创造一个反转层来创造电流,而耗尽型在零电流时已经存在反转层,即增强型 ,耗尽型

综上,MOS 管可以分为四种:

  • 增强型 P 沟道
  • 耗尽性 P 沟道
  • 增强型 N 沟道
  • 耗尽形 N 沟道

它们的符号分别表示为

五、 MOS 管的特性曲线

上文在介绍工作原理时提到了特性曲线,这里对特性曲线做出具体定义。在 固定的情况下,以 为纵坐标, 为横坐标做出的曲线叫做 MOS 管的输出特性曲线(Output Characteristics)。而固定 为横坐标做出的曲线叫做「传输特性曲线」(Transitional Characteristics)

如上图为输出特性曲线。首先我们先分析输出特性曲线的特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区域

1. 截止区

时,沟道没有打开,因此 之间完全不导通,电流为零。曲线就是一条紧贴 轴的直线。这个区域称为截止区(Cut-off Region)

2. 线性区

时,沟道打开且足够宽, 增加而增加。实验表明,此时的 之间满足关系:

其中 为常数,由半导体本身的几何尺寸和材料特性决定。可以表示为

其中 为通道宽度, 为通道长度, 为反转层载流子迁移率, 为单位面积氧化物电容大小, 称为「导电参数」(Conduction paramter)。

回到 的关系。在 很小的时候,忽略高阶小量得到

此时 就像电阻一样,近似的有一个线性关系,称这个区域为线性区(Linear Region)或欧姆区(Ohmic Region)我们可以把这个「电阻」表示为

3. 饱和区

时, 达到最大值

4. 饱和区的非理想模型

实际非理想情况下。在饱和区的 也并不是完全不变的,可以表示为

其中为沟道长度

可见在非理想情况下, 之间还是存在了那么一丢丢线性关系,如下图

所有曲线都会交于负半轴的一点 ,我们把称为称为「厄利电压」(Early Voltage)。对于理想情况,,厄利电压为无穷大。

5. 曲线

足够大时,达到饱和,此时电流的增长只取决于 曲线是一条增长很快的曲线。

门槛电压

曲线与 轴交于点 ,即前面提到的门槛电压,意味着当 时,没有电流经过。

跨导

在任意点的斜率可以表示为

对于一个确定的静态工作点而言, 是个常量

,可以改写为

输出电阻

定义「输出电阻」(Output resistance) 为在一定的 下, 的比

六、MOS 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1. 基本原理

为了构成放大电路,需要让 MOS 管工作在饱和区,即满足

由于在饱和区 ,因此利用这个原理,改变 就可以造成 发生很大的变化,如果在 端串联一个电阻,则电流的变化会影响电阻上的压降,从而将电流的变化体现在上。综上,MOS 管放大电路在输入端给 一个微小变化,从而给 带来很大变化用来输出。下图就是一个最经典的共源放大电路。

2. 静态工作点

任何输入都存在直流和交流两部分,我们最关注的信号是交流信号。但直流部分 决定了 MOS 管的「工作状态」,我们首先来研究直流部分。先让电路只有直流输入 ,为了让 MOS 管处于我们需要的饱和区工作状态,必须满足

根据上面的三个方程,在这个给定的直流输入 下,当 等条件给定时,我们就能唯一确定 具体的值。此时称这个放大电路工作在一个「静态工作点」(Q-point),唯一确定的 的值分别记为 。其中大写表示是一个不变的直流量, 表示这是一个 Q-point 值,这三个值是我们进行分析的基础。

在写题的时候,我们一概默认 MOS 管工作在饱和区,直接去算三个静态工作点值,算完以后需要检验是否满足条件 ,若不满足说明压根没工作在饱和区,推倒重算(但这种情况好像没遇到过)

3. 交流分析

实际输入在传递信号时,必然带有交流分量 ,从而会使得:

现在该如何求出这三个小信号?接下来介绍两种分析方式

3.1 图像法

图像法顾名思义,通过画图的方式求解。首先需要知道 MOS 管的输出特性曲线,即曲线

其次,根据已知条件找出静态工作点,在图像上找出这个 对应的那条曲线,并且在输出回路中存在关系 ,在图像中同样画出这条方程所对应的直线。这样,这条直线必然交曲线与一点,这就找到了静态工作点,之后的任何交流信号都是在这个静态工作点附近摆动的。 在这附近对 形成了输出。

观赏上述图形发现, 使得 ,整条放大路径可以表示为

这就是为什么 MOS 放大电路输出反相。

失真

如果静态工作点选取合适,那么输入输出就会像上图那样优美地一一对应。但如果 Q 点设置的明显偏高或偏低会怎么样呢?接下来我们设置两种极端情况的静态工作点来考察输出情况

截止失真

如果将静态工作点设置得特别低,即很小,几乎工作在截止区。则受其控制的 的直流分量 非常小。此时就有可能出现一种尴尬的情况,当输入信号给了一个负的交流信号 时,就可能直接把 给干没了,让它小于 了,那就出大事了,MOS 管的工作状态直接进入了截止区,此时 始终为零,从而让输出 始终为 ,原有的信号丢失了,如下图。

我们称这种情况为「截止失真」(Cut-off distortion)

饱和失真

与之对应的就是当静态工作点设置的太高的时候,即 相比 还要大得多。本来我们的原意是让 管够,由 ,即输入端来控制 。但现在 不够大,没有办法始终让沟道饱和,因此 原来的关系就被破坏了。如果输入端给了一个正的交流信号 时,就可能直接把 干到线性放大区,导致 无法达到预期值,从而影响了正半周期的放大效果,如下图。

我们称这种情况为「饱和失真」(Saturation distortion)

(不是本来就应该工作在饱和区吗,为什么这里从饱和区跑到线性放大区被你说成饱和失真?我的理解是,这里的「饱和」的意思应该是:相对于 达到了所谓的饱和。而「饱和区」的饱和指的是相对于 达到了所谓的饱和。这个概念有点绕,得花点时间细品)

3.2 小信号模型

图像法可以很直观地展示失真,但是并没有讲清楚具体的计算。真要计算咱还得上数学。首先先对的关系做一个整理。先忽略 ,根据之前对饱和区的分析有

其中

我们关心的是小交流信号的影响。根据上式可以发现,由三个部分组成——直流分量,一阶交流分量和二阶交流分量。由于,因此可以忽略二阶交流分量,即

现在我们去掉直流部分,单独考虑交流输入产生的交流响应,居然是个简单的!那说明可以直接用一个受控电流源来替代 MOS 管!

如上图,小信号输入以受控电流源的方式控制

但是实际情况下,,如果考虑的影响,那这个电流源还有一个并联的内阻,如图

其阻值可以表示为


这样就可以使用电路理论的知识求解各种参数了。这种分析方法称为「小信号模型」(Small-signal model)

在实际做题中,我们需要将原来的电路化为小信号模型,这就需要把输入直流分量置零,短路所有电容,并且把 也给接地。

通过小信号模型,我们就可以计算出放大电路的各种参数

电压放大倍数

根据小信号模型有

因此

其中

输入端电阻

端开路,故

输出端电阻

怎么求输出电阻?先把输入置零,置零后相当于电流源开路,则

注意

  • 不同类型的 MOS 管,所用的小信号模型不同
  • 电流方向与 的极性有关
  • 是交流参数,只适用于交流分析,其值取决于静态工作点。

常见的 MOS 放大电路

MOS 放大电路可以分为

  • 共源极放大电路(Common-Source)
  • 共漏极放大电路(Common-Drain)
  • 共栅极放大电路(Common-Gate)

如何区分?看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接在哪里,剩下的那一极就是共用极

共源极放大电路

特点:

  • 电压放大倍数很大
  • 输入和输出电压反相
  • 输入电阻很大

共漏极放大电路

特点:

  • 电压放大倍数小于1或近似为1
  • 输入和输出电压同相
  • 输入电阻很大
  • 输出电阻很小

共栅极放大电路

特点:

  • 电压放大倍数很大,但电流放大倍数比1小
  • 输入和输出电压同相
  • 输入电阻很小

放大电路中的电容

耦合电容

耦合电容是连接信号源和放大电路、放大电路和负载或两级放大电路的。这个电容一般对交流信号也视为短路,同时有隔直的作用。

旁路电容

旁路电容是和一个电阻并联的电容,电容的容抗远远小于电阻的阻抗,这个电容一般对交流信号视为短路,也就是交流信号通过电容而不通过电阻,从电阻旁边走了。通常电阻的一端接地。

上图中,C1和C2是耦合电容,Ce是旁路电容。

在前面的所有交流分析,认为电容短路,对直流来说开路

考试要求

基本上大概率考共源极的放大电路,一定要争取拿高分。